— 贯彻与落实 —

2018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性意见(修订稿)

  • 2018.10.19
  • 贯彻与落实


  ----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金博宝188,金博宝188app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和《教育部金博宝188,金博宝188app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等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反映时代特征、体现成都师范学院办学定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决定启动2018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并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金博宝188,金博宝188app:“爱、真、笃、为”的校训和“让学生在成都师范学院的这段生活成为人生有价值的旅程”的办学思想,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师范性”的办学定位,以培养服务基础教育的优质师资和区域行业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四川基础教育、四川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研究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进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修订原则

  (一)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环境,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培育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能力培养为重,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为依据,认真审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对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支撑度、培养方案与区域行业产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素养和较强问题解决的能力。将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品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体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一体推进、在实习中一体实践。要把服务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和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把基础教育和行业企业一线需要作为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主要来源,积极推进“项目驱动”、“情境任务”、“理实一体”等教学模式,强化实践育人效果。

  (三)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原则

  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师范专业围绕四川基础教育一线需求,深化“师德养成-师知传承-师能培育”三维一体的师范生培养模式,积极推动校地、校校合作教育,形成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协同育人机制;非师范专业立足培养区域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创结合”的育人机制。特别要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抓手,与中小学、行业、企业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共同研制教学质量标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实习实训教材,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原则

  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专业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面向全体、分类施教、 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专业教育中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构建“一平台+三体系” 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 大赛引领推动作用,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支持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获取多种资格证书,增强创业就业能力。

      (五)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原则

  适应“互联网+”时代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变革,切实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的深度融合;以优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应用共享,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以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和智慧教室建设等为手段,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以开展远程课堂同步观摩、举办师范生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比赛等为手段,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大学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面向四川基础教育和行业产业需求,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身心健康,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能力较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总体目标,各专业在充分调研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和社会需求状况、学科专业支撑情况的基础上, 结合师范专业认证、工程专业认证要求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参考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确立本专业培养目标。

  (二)培养要求

  各专业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进行总体描述,进一步明确通过本科阶段的培养和训练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本部分可参照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等进行梳理),明确知识、能力、素质与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要求的表述应明确、具体、可测。

  四、课程体系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五大模块组成。

  (一)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大学语文、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文科学概论、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等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基本知识素养、人文与科学素养、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

      (二)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程组成,各专业要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范设置专业教育课程。专业类基础课程设置应体现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核心知识领域;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应体现实现各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掌握的核心知识、基本技能和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每个专业需明确8-12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设置应反映学科前沿和专业特色,拓宽专业知识面和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拓展课程可以方向模块的方式设置,原则上不超过两个方向。

     (三)职业教育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中师范专业以教师教育课程为主,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要参照范专业认证标准,以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和学会发展为宗旨,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满足认证需要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非师范专业的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要面向行业产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将专业知识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在学校层面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基础上,各专业要结合专业特色,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以及提供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供学生选择,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创新科研论文发表,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等获取创新创业奖励学分,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数不低于8学分。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细则请参照 《成都师范学院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

  (五)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军事教育、教学实践、教学见习、专业实训、教育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单独组织的实践教学环节,也包括课堂实践实验环节,各专业要根据专业特点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实效。各专业教育(毕业)实习总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1个学期。

  五、学制、学分与学时

  (一)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授予学位门类以教育部批文为准。

  (二)总学分及比例要求

  各本科专业的总学分应控制在160-170学分之间,原则上选修课的比例不低于总学分的20%;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占总学时(学分)不低于25%,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占总学时(学分)不低于30%。

  (三)学分计算

  1.学分以0.5学分为最小分值;

  2.理论课(含课内实验)每16学时计1学分;

  3.独立设置的实验课每18学时计1学分;

  4.其他实践教学环节:

  (1)集中安排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专业实训、企业实践课程等每个教学周计1学分。

  (2)教育实习、毕业实习18周,计6学分;

  (3)毕业论文(设计)16周,计6学分。

   六、相关事项

   1.强化方案论证。各专业强化行业产业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对培养方案进行科学论证,论证意见需形成书面材料。

  2.鼓励专业改革。鼓励有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改革创新,经严格论证和审批,可适度突破本意见的相关规定。

  3.完善课程大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各门课程或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在开课前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大纲。

  4.规范课程名称与编号。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课程原则上从学校课程库里选取,新增课程要规范课程名称,不同学期开设相同名称的课程在课程名称后加(一)、(二)、(三)等区分,如:声乐(一)、声乐(二)、声乐(三),新增课程编号规则见《成都师范学院课程代码编制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