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 > 首页 > 就业创业 > 就业创业政策

德阳迈步全面创新改革新征程



访问量:

    把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成德同城化作为“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
  “德阳智造”遍布世界,“德阳技术”叫响国际……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德阳有了新使命。成都城市中轴线一路北延至德阳,乘坐地铁、轻轨、BRT就可直达……坚定实施“成德同城化”,德阳充满新期待。
  走进2016年,迈步“十三五”,德阳高起点谋篇布局,明确要建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着力构建以成都主城区为核心,南有天府新区、北有德阳新城的“一核两中心”格局;精心谋划推动全面创新改革,德阳明确将继续在全省次级突破中打好主动仗、当好先锋队,保持经济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走在前列。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作为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根本遵循,把深入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作为德阳实现“五个走在前列”的根本战略,把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成德同城化作为“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德阳,坚定信心,站上新起点,迈步新征程。
  开局“十三五” “项目年”里聚焦“一高两率先”
  一高两率先:即发展增速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走在前列,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项目堆里开新局。3月4日,德阳2016年度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如期举行。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罗江校区等104个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198.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68.3亿元。
  同期,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内,“5万千瓦重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发”省重点项目攻关加紧进行。总经理张文峰透露,今年要完成压气机、燃烧室、高温合金叶片以及控制系统等全部实验,首台完全国产化的5万千瓦重型燃机原型机力争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出炉。
  将医药产业作为支撑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助推千亿元医药产业打造,近期德阳推动一揽子举措。3月2日,德阳市政府与美国第一股权控股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生物医药和保健品、新能源、高科技以及清洁能源、商业贸易、金融、教育等其他配套领域开展合作。一周前,德阳设立100亿元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去年底,投资20亿元的中国(西部)微创国际医学中心落户德阳。“项目年”里,一个个崭新的镜头,折射出德阳力争实现“一高两率先”目标的务实身影。
  要实现这一目标,德阳优势明显、路径清晰。
  优势在哪里?德阳距成都最近,成德同城化条件最好,辐射作用最大,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同时,德阳产业基础雄厚,除“主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外,化工、食品饮料、医药、航空等产业门类齐全。去年,四川依托成德绵先行先试被国家列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德阳迎来发展机遇。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中国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级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综合保税区等平台,为德阳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2015年,德阳地区生产总值已超过1600亿元,正加快迈向第2个千亿元台阶。稳步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德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去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GDP高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的比重达34.8%。
  德阳市委主要领导表示,德阳以“五个五”为统揽谋划“十三五”发展,即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根本指引;以省委对德阳提出的“五个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推动德阳实现“两个跨越”,着力在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改革开放、新型城镇化、全面小康走在全省前列;以“五十条创新政策”为动力源泉,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以“五个协同”为实施路径,推动成德同城化新突破,加快建设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以“五百个重大项目”为重要支撑,努力做大经济总量、调优经济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质量效益,其中500个重大项目将涵盖基础设施、高端产业、先导型服务业、城市功能、民生发展五大方面。
  迈步“成德同城” “五个协同”助力同质发展
  五个协同:即德阳着力推进与成都在区域规划、产业布局、交通建设、城市品质功能、政策机制5个领域协同发展。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成都大都市区作为成渝国家级城市群的核心之一,是优先发展的重点区域。在四川四大城市群中,省委、省政府将成都平原城市群定位为率先发展。
  成都平原经济区协同发展已大势所趋。专家分析,成都发展已进入大都市区时代,“成都大都市区”已经明确定义为:成都市域及周边紧密联系的城市共同构成的同城化地区。范围包括成都市域1.2万平方公里及成都周边的德阳、资阳、眉山市域全部区县,以及雅安的雨城区和名山区,共36个区(市)县,总面积3.23万平方公里。
  “在成都周边城市中,德阳距离最近,实施同城化发展最有条件,怎可再误时机。”德阳顺势而为,率先探路。
  不再以单城思维求发展,今年,德阳明确将城市定位为建成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以城市群协同发展视野,推动形成成都大都市区“南有天府新区、北有德阳新城”的“一核两中心”格局。
  目前,德阳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已明确与成都“五个协同”的实施路径,其中交通建设、城市品质功能、产业布局已率先取得突破。
  交通建设协同,核心在于抓好综合交通体系的全面对接、无缝对接。规划中的成都至德阳北延线,作为成都城市中轴线主干道向北延伸至德阳,目前已被列入2016年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德阳市委、市政府明确,德阳境内力争今年开工建设。德阳提出要建设“五环五轴”为主的城市交通干线网络,构建高效、便捷、多层次的成德组合型交通体系,特别是其中提到的同步规划地铁、BRT、城市轻轨等,更是让德阳市民充满期待。
  城市品质功能协同,则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与成都全面对接,同城同质同功能。目前,德阳着手抓好老城区改造升级,搞好旧城改造、综合管廊改造、棚户区改造“三大改造”工程。做好城市美化、亮化、净化、绿化“四化”工程。抓好城市新区规划打造,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教育、卫生等城市服务核心要素,剑指“质量最优、吸引力最强”。未来,德阳品质值得期待。
  产业布局协同,则坚持错位竞合,支持成都建设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中心,德阳则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基地。产业错位竞合,德阳着力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化工、医药、建材5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将大力发展航空与燃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核能装备与核技术应用、机器人制造与运用、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另外,在区域规划协同上,去年开始,德阳密集主动与成都对接“十三五”规划,围绕多规合一,协同制定经济、交通、产业、土地、社会事业、生态等重点领域规划,研制重点接壤区的专项实施规划,形成全领域、全覆盖的同城化规划体系。在政策机制协同上,德阳围绕法人享受与成都一样的政策、自然人同城同待遇,着力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等方面,出台推动成德一体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成德同城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全面创新改革 打造“两张名片”“两个示范”
  两张名片、两个示范:即把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打造成引领全国、影响世界的名片,把培育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打造成引领西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名片;建设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市、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市。
  2月29日,位于广汉的宏华集团的分布式燃气电站应用试验宣告成功,这也是国内首台套为钻机系统设备供电的燃气发电机组,彻底解决了过去柴油发电机组高污染、高成本的问题。宏华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赵崇胜介绍,从整个排放效果来看,污染物的排放降低90%以上。目前,宏华的产品已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
  把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打造成引领全国、影响世界的名片。东汽自主研发5万千瓦重型燃机,加快燃气轮机完全国产化攻关,在多个环节实现突破,其中长寿命高温材料实验室获批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东电通过技术创新和自主突破,提升了在世界范围内行业领域的知名度和话语权,依托“一带一路”等重要战略,实现产品、产能、技术等走出去。
  2015年,德阳以1605.1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全省第3位,比上年增长8.2%,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德阳的高端成长型、高技术型产业增速均高于工业平均增长速度。”德阳市统计局负责人分析,创新发展正成为德阳经济增长新动力。
  去年9月,四川被确定依托成德绵先行先试展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德阳迅速行动,制订创新改革政策“50条”,探索区域创新政策共通共用。在实现路径上,德阳着手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化工、医药、建材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航空与燃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核能装备与核技术应用、机器人制造与运用、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以装备技术智能制造为主的产业转型发展新机制的同时,也探索创新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新机制,立志实现德阳的“两张名片”和“两个示范”目标。
  2015年,德阳新增30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082亿元,增长20%。2016年,这一数字有望进一步上涨。抢先布局,德阳一路领跑全省石墨烯产业多年。3月3日,四川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德阳成立,我省石墨烯产业迈入抱团攻坚发展阶段。3月底,德阳烯碳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吨高品质石墨烯粉体生产线即将建成投产,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探索转型发展新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新模式至关重要。目前,德阳正积极筹建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服务中心。大手笔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首期投入4亿元,德阳预计将引进100名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创新领军人才引进提供“一条龙”“一站式”“实时制”服务保障。
  依托“三大厂”带动的机械行业,上世纪50年代,德阳也开启职业教育兴办热潮。如今,德阳已拥有应用型本科学院2所、高职学院6所、中职学校18所,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2 所、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3所、国家重点中职学校5所,各类职业院校在校学生达14万人。德阳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作用明显。
  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有企业参与共建或共管的实训室就达49个,校外实训基地576个,设备总值达到近亿元,钢结构实训室、陶艺实训室等还能应企业要求实施生产,学院院长李辉说:“学生在校3年,超过一半的时间在‘真刀真枪’操练,实训课占到学生课程设计的60%,学生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如今的德阳职教,校企共编教材、共建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共研项目、冠名办班、短期代培,已经成为常态。
  作为全面创新改革的重要内容,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在德阳既有先发优势,更有广阔空间。今年,德阳提出新目标:力争到2017年,初步建成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职业教育示范市,初步建成助推创新驱动发展、领先西部的人才集聚区。
  “我们正在和瑞士相关机构洽谈合作,希望强强联手,共建旅游、金融、精密制造等职教专业。”德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德阳将持续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包括创新职业教育多元办学体制,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高层次人才培育培养模式等多条实施路径。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