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 > 首页 > 就业创业 > 就业创业政策

温江区创建“3+3+3”工作机制 促进青年 (大学生)创新创业



访问量: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首,全民创业,青年先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自2011年以来,温江区通过实施“青年创业就业能力提升”工程,着力完善青年(大学生)创业扶持机制,提升青年(大学生)创业能力,充分发挥出政府以创新推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作用。主要做法是:

    一、三项机制健全青年(大学生)创业工作体系

    一是部门互动机制。密切与团委、商务、投促、农发、经信、教育等部门的合作,集合部门职能优势及扶持政策,打造集政务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培训服务、科技服务及沟通交流六大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青年创业服务联动机制,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扶持。二是创业者互助机制。鼓励创建协会、联谊会等各类互助组织,如川农大、西南财大、成师院、农职院等高校成立的“大学生创业联谊会”“大学生创业之家”等学生互助团体,吸纳有创业愿望的在校学生共计600余人。三是资源互补机制。强化校地合作,发挥政、企、校三方特长。将政府小贷、学校创业基金、创投企业风投和天使资金结合,拓宽资金扶持渠道;成立青年(大学生)创业指导志愿服务团,开展项目点评、市场前景、风险预测等创业辅导,增强创业者“敢创业”的决心;围绕温江区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主线,开展“创业课堂进高校”、“青年企业家走进温江——青年创业论坛” 、“大学生创业项目投资洽谈会”等系列活动,提升青年(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二、三类平台打造青年(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

    一是政府主导的创业平台。以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区及镇(街)孵化基地为依托,积极推荐创业项目,创新团队联保、银团互动,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房租减免等政策的扶持力度。目前,累计入园项目260家,现有项目数量55个,注册公司数量150家,创业人数480人,带动就业人数约3000人。二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创业平台。设立合作性质的民营企业创业基地,发挥其灵活、专业、市场化的优势,作为政府创业平台的有效补充。目前,已有两家民营企业创业园与政府建立了合作,共计约13000平方米创业载体可以参照政府创业园政策提供给大学生使用。三是发挥高校内创业孵化平台的作用。指导成都农职院孵化园成功认定为市级创业示范基地,带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师范学院等高校相继建立健全的孵化平台,实现区内青年(大学生)创业向校内延伸。

    三、三项服务完善青年(大学生)创业扶持链条

    一是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服务。引导创业项目与风投对接,为青年创业项目提供快捷高效的融资服务。目前共有7个大学生创业项目通过第二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与投资公司达成了初步投资意向。同时,强化导师服务跟进,为大赛决出的优秀项目配备“高校名师+企业高管”组成的12人导师团,帮助创业者解决从理论到实践乃至后期持续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全力助推项目提升。二是制定重点项目专项服务计划。对优秀创业项目在实验场地、法律援助、渠道支持等方面的需求提供服务跟进,如帮助第一届创业大赛冠军成都思源兄弟科技有限公司解决了超高铁塔的实验场地需求问题,促使其顺利与九黄机场达成项目协议。三是建立“1+10+N”的创业指导服务模式。“1”是指区级创业指导中心,“10”为10个镇街“创业指导室”,“N”为多个民间社团组织服务机构。通过在三类服务机构提供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创业导师上门服务、师徒接对等多种形式的创业服务和指导,构建起全区公共创业服务网络,实现了初创企业服务区域的全域覆盖。

    截止目前,温江区全区大学生创业人数达到215人,带动就业 1334人,开展青年(大学生)创业培训班73期(次),参加培训学员2112人。储备创业项目183个,创业带动就业比例达1:6.2。近三年来,发放大学生创业贷款 36户共计430万元;发放创业补贴72户,共计50.5万元。青年(大学生)创业孵化存活在3年以上的成功率由2009年的38%上升到现在的92%。

                                                  来源:四川就业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