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手机版
金博宝188,金博宝188app
凝心助脱贫 聚力奔小康——成都师范学院对口帮扶综述

雄伟壮观的道孚亚拉雪山,岿然屹立的丹巴“古碉·藏寨“,见证着这片高原藏地的历史变迁。穷困、贫苦,湮没在了历史的漫漫长河里,道孚、丹巴、布拖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圆梦全面小康。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这注定被铭记的6年里,成都师范学院作为两县的定点帮扶单位,不仅见证了历史,更是与当地各民族老百姓一起创造了历史。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成都师范学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和省委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大的政治责任和党员干部最重要的使命担当,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脱贫攻坚总体思路,坚持精准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基本方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智力扶贫为主,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优势,坚持精心规划、总体布局、分步推进、“点线面”(即县乡村户)三结合(面上拓展、线上深化、点上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工作原则,创新扶贫机制,优化扶贫资源,在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旅游规划、产业发展等方面精准扶贫,书写出一份漂亮的时代答卷。

强化组织保障,坚决扛起对口帮扶政治任务

域内最高最低海拔相差可达3000米的道孚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这里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相当突出。享有“美人谷”“千碉之国”的丹巴县,作为藏汉羌等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范区,当地的贫困发生率仍有16.8%。

两地都是我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成都师范学院勇担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时代责任,2015年开始对道孚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2017年开始对丹巴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责任重如山,使命高于天,这是一项误不起的政治任务、慢不得的民生工程、绕不开的关键事业。成都师范学院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政一把手任组长、负总责,其他校领导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财务处等相关职能处室、二级学院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导和重大事项的决策,下设办公室,挂靠学校党委办公室。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带队前往帮扶地,与县委县政府、各相关部门深入交流,深入到贫困群众、田间地头开展调研指导工作,配合地方党委推动落实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各项工作。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道孚县、丹巴县以及定点帮扶村的实际情况,成都师范学院将精准扶贫工作分为教育(含教育信息化)、旅游、产业三个项目团队,分别由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史地与旅游学院院长和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牵头负责,整合全校人力资源,开展系列帮扶活动。学校各部门与帮扶村和贫困户结对认亲,明确帮扶任务,确定帮扶目标,实现扶贫“精准”。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成都师范学院选派了精兵强将出征雪域高原、偏远彝区。2015年以来,先后有8名扶贫干部前往帮扶地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其中1名扶贫干部还荣获“2018年度四川省优秀援藏援彝干部”称号。

在脱贫攻坚中,基层党组织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在道孚县约呷村的驻村帮扶中,成都师范学院形成了树立一面旗帜、握牢两个抓手、建立四项机制、建强四支队伍、完成五项内容的“12445”党建工作思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让约呷村村呈现出“三多三少三强”可喜变化。即:勤劳致富多了,好人好事多了,爱护环境多了;恶习少了,纠纷少了,失信少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增强了、队伍战斗力增强了、干部群众向心力增强了。“12445”也是成都师范学院一直坚持的党建工作思路,学校积极开展与贫困村党支部的结对共建活动,通过指导帮助贫困村完善工作机制、组建工作队伍,加强支部建设,规范“三会一课”等制度的落实,实现了“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共帮共建,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帮扶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发挥师范学院优势,教育扶贫行稳致远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作为一所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成都师范学院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顶岗支教、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活动,借助农牧民夜校、干部学习与发展学校等平台,采用专家授课、实践指导、项目跟进等多种形式,多措并举开展智力扶贫,助推帮扶县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的稳步推进。

积极开展政策宣讲和干部培训活动。为提升帮扶地干部群众综合素质,鼓励村民积极转变“等靠要”思想观念,树立脱贫信心和决心,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多次赴道孚县、丹巴县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和讲主题党课活动,积极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讲话精神、省委全会精神和精准扶贫相关政策文件。先后开展了“道孚县2017年优秀年轻干部和人才专题培训”“道孚2018年执政骨干递进培训”“省级定点帮扶村村级干部致富带头人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等各类培训班,受训干部100余人。

高质量完成深度贫困县教师培训工作。2017年以来,学校按照省人才办、省教育厅工作要求,通过培训团队研修、送教下乡培训、教师工作坊研修等线上、线下多种混合培训方式,保质保量完成了“国培”“省培”“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等各类培训项目,学校帮扶地道孚县、丹巴县培训经费累计达919.55万元,培训人数10000余人,切实改善深度贫困县教育教学管理,教师教学水平得到稳步提升。2020年6月,学校启动“一对一”凉山州布拖县精准帮扶工程,配备专项资金和人员,校内二级学院与帮扶学校建立“面对面”“一对一”帮扶小组,扎实推进各项帮扶工作,得到教育部、省政府省教育厅充分肯定和好评。

持续开展顶岗支教活动。自2016年起学校连续5年选派学生前往道孚县、丹巴县、昭觉县、越西县和巴塘县开展精准扶贫顶岗支教,累计派出支教学生500余人,有效缓解了贫困地区师资紧缺压力。同时,为深入了解受援学校实际,学校多次与各县学校领导、管理团队、学科老师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受援学校改革发展、师资水平、生源基础、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等情况介绍,深入了解学校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建立以各受援地教育局为主导、以城帮农(牧)、强校帮弱校为主要形式、以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及提升教育质量为重点内容的教育结对帮扶机制,整合各项资源,精准发力教育扶贫,进一步实现了帮扶县教育教学整体能力与水平的巩固提升。

开展形式多样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2017-2019年,学校连续三年开展青年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活动,结合当地基础教育工作、学生学业规划、学生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丰富了当地文化氛围和育人内容。在四川省教育基金会主办的2019年度四川省大学生教育公益项目大赛中,学校支教团队项目《牵手乡村教育·带进去走出来:将AI教育机器人引入“新模式课堂”开展教育精准扶贫》获得二等奖,《乡村教育精准帮扶,促进藏区教育发展——基于对甘孜州丹巴县中路乡李龙村教育扶贫实践》获得三等奖,《爱之道 成于辅》获得三等奖。

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活动。在道孚县、丹巴县学校驻村干部积极组织开展农民夜校活动,通过对村民进行政策宣讲、思想教育、文明新风教育、技能培训等,提高村民思想道德修养,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提升村民脱贫奔康的技能水平。学校还多次邀请省农业厅、四川农业大学、省畜牧院和甘孜州农科所的专家教授,到各卡乡冻坡甲村、约呷村、甲宗镇开展就业创业、藏药种植、牦牛养殖、旅游业接待等技术培训活动,鼓励村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受训农牧民1000余人次。

除了道孚和丹巴,成都师范学院的教育扶贫还延伸到大凉山彝区。2020年,四川省教育厅启动了针对凉山州7个未摘帽县的“一对一”精准帮扶提升工程。成都师范学院作为承训院校之一,具体负责凉山州布拖县交际河片区学校“一对一”精准帮扶提升项目。学校特别组建6个工作小组,组织专家团队30余组共计130余人次,深入布拖县9所片区学校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先后开展了初诊、复诊、确诊三次调研活动,为布拖县片区学校带去40多堂示范课及有效课堂讲座,涉及中小学全学科教学,开展了30余场专题研讨与指导、16个培训班线上线下培训指导活动,惠及400多名老师及数千名学生。项目实施着力提升当地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省教育厅的高度肯定和好评。

产业+科技+经济扶贫,促进由“输血”向“造血”转化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出路。聚焦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这个最大的难题,成都师范学院立足帮扶地区的资源禀赋,顺应市场需求,尊重群众意愿,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2015年以来,成都师范学院多渠道积极筹措帮扶资金,在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投入帮扶资金1100余万元。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平台和专业优势,积极为扶贫工作提供支撑,先后在道孚县、布拖县、越西县等地开展了系列产业扶贫、技术扶贫、科普扶贫、“三区”人才专项计划、教育教学研究扶贫等工作,促进脱贫帮扶由“输血”向“造血”转化。

在道孚县东北部有一片集雪山、森林、草地、湖泊、溪流于一体的立体草原,秀丽风光世间少有。它就是被誉为“康巴阿勒泰”的玉科草原。可在美丽的草原深处,还有一个深度贫困乡镇——甲宗镇,它是典型的高寒纯牧区。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生活水平极低,扶贫任务非常艰巨。但是,近三年以来,在道孚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成都师范学院党委和各级领导的的倾情关心和帮扶下,甲宗镇顺利实现“户脱贫、村退出”。支撑着甲宗镇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的就是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在这里,成都师范学院为当地搭建了“1+3+N”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坚持面向市场+企业(村民)主体+支部引领+政府保障的工作思路之下,甲宗镇培育了高原生态养殖业,成立了劳务输出队,还牧旅结合地发展起了全域旅游。N个创客小店(商业服务网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村里农牧民的又一个增收之路。在干部群众的全力奋斗下,甲宗镇产业发展初具特色和规模,贫困人员收入大幅增长。

除了甲宗镇,成都师范学院还在道孚县冻坡甲村、约呷村以旅游为主导产业,奋力推进“半坡藏寨”“云上约呷”旅游产业的建设,旅游品牌初具成效。在玉科镇大力发展养殖、旅游、劳务输出三大产业,推进“高原创客小镇”产业发展的建设,推动“诗画玉科”旅游品牌的建设,初步形成较为科学的“1+3+N”的高原乡镇产业发展格局。在冻坡甲村推动草莓种植、奶牛耗牛养殖、大葱种植、旅游发展“四大产业”的发展。有了产业的强劲支撑,当地“造血”功能日益增强,富民增收实现可持续化。

2016年11月,成都师范学院获得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扶贫项目,将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曹山村作为开展羊肚菌栽培科技扶贫村,并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个,积极开展攻克羊肚菌栽培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工作。学校多次组织专家开展羊肚菌种植、后期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现场技术培训,实现直接参与精准识别贫困户人均年收入10755.11元,试点的6户17人脱贫,2018年完成20亩的种植面积。2020年,学校又组织专家前往普格县大槽乡解惹村开展羊肚菌栽培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培训当地栽培技术骨干40人次。2020年学校科研团队前往芫根栽培与示范基地所在地乡城县白依乡青打村进行贫困户摸底调查,开展芫根优质栽培培训,培训当地栽培技术骨干30人次,并与当地企业接洽解决贫困户芫根的收购问题。

目前,学校对口帮扶的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奋斗的起点。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学校将继续加强组织领导,为有效衔接提供坚强保障,坚持产业项目良性发展,教育帮扶常态长效,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成都师范学院力量。


上一条: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全力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金博宝188,金博宝188app:召开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布置会 下一条:校领导慰问寒假在岗职工和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