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庆聚焦 院庆动态 校情校史 校友之家 教育发展基金会 祝福母校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校友录
 
《中国教育报》整版刊登金博宝188,金博宝188app:60周年校庆纪念文章
发布时间:2015-06-18  浏览次数:   作者:


当前位置:首页 >> 院庆动态

      《中国教育报》6月13日第4版整版刊登金博宝188,金博宝188app:党委书记曹子建,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宁校庆纪念文章“甲子风华    桃李天下——成都师范学院60年办学峥嵘历程”。

链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5-06/13/content_437421.htm?div=2

详文如下:

成人成师 成人成才 成师成才 成就未来
甲子风华 桃李天下
——成都师范学院60年办学峥嵘历程
 
 

    ▲成都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曹子建

    ▲成都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陈宁

 

    春华秋实,岁月留痕;风华甲子,桃李天下。

    这是一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史,是一部辛勤耕耘、硕果累累的奋斗史,更是一部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发展史!

    从1955到2015,从四川教育学院到成都师范学院,从成人本科院校到普通本科院校,60年峥嵘岁月,记录着一代代成师人勇于担当,敢于超越、沉稳坚毅、克难求进的奋斗足迹。

    今天,当我们在岁月的流转中,重拾历史的片段,更能强烈地感受到学校历经的沧桑巨变,触发我们继续奋进前行的激情和雄心。

    大业初创 艰难起步

    “一幢旧楼三院房,18罗汉坐一堂。”这句戏谑的话,就是成都师范学院初创时的真实写照。

    1955年5月,一块“四川省行政教育学校”的牌匾在成都市人民南路挂了起来。最初只有面积不足4000平方米的3个院落,一幢两层旧楼,一个破旧的礼堂,18名教职员工。同年10月,首批488名学员入校,开启了成都师范学院的办学之路。

    1965年1月,学校迎来了发展历史上的首次更名。“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升格改名为“四川教育干部进修学院”。学校校园布局有了崭新规划,图书购置增至10万册(份)。学校科研工作也有了特色,由最初的经验型,转变为以教材教法研究和中学课程研究为重心。形成了干训、师训相结合,以师训为主的办学特色。

    好景不长,“文革”十年浩劫中断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学校曾一度被撤销停办,校舍被部队占用,干部教师或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或调至其他单位,一段时间只有十余名职工留守。学校步入了风雨飘摇的十年。

    应运重兴 强势崛起

    1978年,沐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学院从“文革”废墟上站立起来,克服困难,艰苦创业,百废俱兴。

    上世纪80年代初,学校校舍及用地被部队占用问题,得到民主爱国人士裴昌会将军亲切关怀。裴将军亲自致信时任中央领导,反映学校用地在“文革”中被占用问题。耀邦同志批转军队领导过问。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切关怀下,学院校舍用地被占用的历史遗留问题终获解决。学校在寸土寸金的成都人民南路获得80多亩宝贵的办学用地,保留了难得的发展之基。张爱萍将军还欣然挥毫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78年9月,经四川省批准,“四川教育干部进修学院”更名为“四川省教育学院”(1984年更名为“四川教育学院”)。借力1981年国家文件的强大行政力量,学校确立了省级教育学院的法定办学地位。校党政班子审时度势制定了“以师资培训为主”和“以长班为主”的办学方针,加大了师资培训比重,形成“师训干训,齐头并进,长班短班,相辅而行”的全新办学格局。

    1983年,学校开办成人高师本科学历教育。首次面向全省在职中学教师开展大学本科学历教育,招收了中文、数学、英语等5个专业首批共200名学员,开创“以大专毕业水平进修本科”的“专升本”培训新模式。在办学规模和层次上,实现了由单一短期培训到学历教育和培训并举的历史性突破。

    遥想上世纪80年代,“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强大社会正能量;被“文革”耽误了的几代学子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成才报国的责任感;在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强烈感召以及科教兴国思想鼓舞下重获青春的教职员工的奋斗激情;学校地处人民南路城市中心地带,信息畅达、交通便捷的有利条件……诸多天时地利人和元素正向融合,汇成了势不可挡的强大动力,激发出巨大的教学活力,师生们团结齐心,共克时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负人民重托,肩负振兴使命,催生出严谨负责的教风和浓厚纯正的学风。

    这一时期,从学校走出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把四川教育学院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培养业绩浓重地镌刻在了四川80年代高教史上。他们的影响遍及巴山蜀水,至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这一时期,学校不仅招生规模和教师队伍迅速扩张,师资力量也显著壮大。学校第一次派出部分教师到国外进修、讲学、访问,并引进接受美国英语学会派驻学校的年度合作教师,开拓了国际交流合作领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这一时期,学校积极拓展举办了15个非师范专业。新创了由函授、卫星电视、自考“三结合”的“三沟通”初中教师全员培训模式。开展教管专业高教自考助读培训,培养了大量社会亟需的人才。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大扩招的发展态势,办学规模成倍增长,仅2000年一年就招收新生近9500人,在籍学生达到14000人左右,实现了办成“万人大学”的目标。

    二次创业 华丽转身

    2002年4月,四川教育学院第二次党员大会召开,党委提出了实施“二二二一”工程的思路:即巩固两个基地(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教育系统公务员和校长培训基地),发展两个基地(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基地、成人教育的师资培训基地),满足两个需要(民族教育对师资的需要、远程继续教育的需要),做好一个输送(输送西部大开发急需的各类非师范人才)。

    成功源自忧患意识和超前谋划。尽管学校快速步入了全省成人高校发展的最前列。但学校党政班子清醒地看到,成人高等教育基础上的万人大学,随着“文革”后遗症衍生的学历补偿教育任务迅速完成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扩招增势不减,必将日渐式微,不可持续。学校发展何去何从?

    只有打开思路才能找到出路!学校党政班子经过缜密的分析研判,顺应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改革趋势,探寻发展创新之路,开拓普通高等教育。经过反复努力,积极争取,当年就获准独立举办13个普通专科专业,联办4个本科专业,招收普通本、专科新生600多名。学校通过扩建教室、学生宿舍、运动场,保证了普招新生正常的教学,使学校在进军普通高教征程中跨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而修建新校区则是关键的第二步。2003年4月,四川省教育部门原则同意学校新校区的办学发展规划。经反复甄别、筛选、调研论证和艰苦的谈判,2003年7月,学校与成都市温江区签订了1000亩“征地协议书”,确定新校区选址温江“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2004年,学校新校区建设列为四川省重点工程项目。

    新校区建设预计总投资5.4亿元,学校党委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召开常委会、全体中干会、教职工座谈会,吸纳干部群众广泛参与讨论新校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体制机制创新等问题。最终形成了坚持自力更生,采用自筹、银行贷款、BOT引资、社会融资等多渠道投资等多种超常的创新模式,解决建设资金等巨大难题的新思路。制定了《四川教育学院温江校区投资、建设、管理工作方案》,确立了投资体制新、管理模式新、办学格局新、分配机制新的“四新方案”。方案凸显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一经落地即展示出非凡的前瞻性、鲜活的创新性、缜密的科学性和极强的可操作性,为新校区建设开辟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为学校发展铸就了坚实可靠的支撑。

    2005年10月31日,温江新校区首期工程全面动工,17万平方米的建筑,不足12个月的工期。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干扰和困难,学校建设者们没有被吓倒,他们不论寒暑,不舍昼夜,用激情和忠诚创造了奇迹,用祟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拼出了一个崭新的校区。2006年国庆节前夕,所有学生入住温江新校区,实现了学校创业发展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智慧来自于创新,学校在建设新校区过程中,大胆尝试与教育投资机构合作,融入先进教育理念,集成和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搭建共同发展平台,对接市场需求,注重实践实训,探索和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机制和培养模式创新,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范式,时至今日仍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迎评促建 改制功成

    21世纪国家高等教育强劲、高速的发展态势,再次把学校推向三大抉择的十字路口:一是与普通高等院校合并;二是在学历补偿教育的任务完成后,逐步转为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或研究机构;三是以我为主,立足于改,独立主动地改制为普通高校。

    面对三种选择,学校党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既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又坚决果敢,力排众议,以非凡的胆略果断抉择,确定了主动改制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

    2005年2月,学校发出“做好迎接国家教育部门普通高等本科院校设置评估,加快改制工作进程”的号召。同年5月,学校召开全体职工参加的改制迎评动员大会,颁发了迎评工作实施方案,校党委提出,要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原则,做到“人人肩上扛指标,处处都是得分点”,全校教职员工踏上了改制图存的艰苦征程。

    2009年初,校党委在总结第一阶段迎评工作基础上,凭着全校师生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执着,精诚合作,负重自强,坚持不懈地按照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基础设施等各方面,以严格、科学、求实、认真的态度,加强建设,夯实基础,努力提升办学水平,不断凝练办学特色。

    十年艰苦奋斗,终至功成。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四川教育学院”成功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几代人“普通本科院校梦”终于变成现实。

    2002年到2012年,成都师范学院十年攻坚克难,再创新业的奋斗历程,集中体现了全校师生员工,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进取品质,真抓实干、注重实效的务实作风和团结协作、服务中心的全局意识,勇于担当、敢于超越、沉稳坚毅、克难求进的精神特质。十年里,这些奋力推进的创新实践活动和善作善成的动人范例将永载史册,许多创业者的感人故事将成为学校历史上永砺后人的丰碑。

    春华秋实 硕果累累

    改制更名后,成都师范学院站上新的发展平台,驶入发展快车道。

    2012年12月,成都师范学院第一次党代会、教代会、工代会相继召开,提出了“建设名副其实、特色鲜明的新型本科师范院校”的转型发展目标,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秉承“让学生在成都师范学院这段生活成为人生有价值的旅程”的教育理念,实践“爱、真、笃、为”的校训,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方向,践行“建成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核心基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高素质人才”的办学定位,建设特色鲜明的普通本科师范院校。

    学校党委把党建工作放在学校建设核心地位,夯实组织基础,坚持政治引领,加强思想建设,铸牢发展之魂,狠抓干部教育,严格组织管理,倡导清正务实奋进的作风,营造健康实干清廉的政治生态,为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政治基础。

    60年的奋斗,让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师生靠改革和创新拼出了今天崭新的成都师范学院。而今,学院拥有人民南路、温江、白果林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00余亩。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运动场等教学和学生生活设施齐全。拥有理科、工科和信息与计算3个实验中心,语言发展、教师职业技能、艺术与体育和管理类4个实训中心,共有专业实验(实训)室60余个;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120余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8000余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30余万册,各类中外文报刊2200余种,电子文献4.2TB。

    60年的奋斗,造就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有梦想、有激情、勤探索、能成事、会教书、善育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70余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340余人。拥有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国家和省级各类专家30余人。拥有多个省级教学团队、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四川省心理学会、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四川省心理与行为科学普及基地、四川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四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四川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与研究中心、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智慧教育联盟等一大批省级学会和研究中心落户学校。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1000余项,其中专著、教材近200部,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32项,承担省部级课题40余项,在SCI、EI、SSCI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260余篇。

    60年的奋斗,形成了学校独树一帜的办学格局和培养模式:学校已发展成为师范与非师范并重,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是四川省教师教育的主要培养培训基地之一,师范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艺术学和法学等学科门类。建有融普通话、微格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远程网络教育、心理教育、班级管理等为一体的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职业素养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学校创新“师德养成教育、学科专业教学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三位一体的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彰显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办学优势,先后培养出20余万名以基础教育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各类应用型人才。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非师范专业设置有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的应用技术型本、专科专业。创新“校地共建、校校合作、校企协作”、“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精神足、文化素质高、社会责任强的懂设计、能生产、会管理、擅营销的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建有汽车大数据研究中心、BIM技术应用中心等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有50余个学生社团,40余个学科竞赛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5%,学校连续五次被四川省教育部门授予“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通过海外留学、合作办学、国际交换生以及海外带薪实习等多种形式,不断迈出教育国际化合作的新步伐。

    忆往昔,一代代成师人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史诗华章;看明朝,全体成师人凝心聚力,锐意改革进取,面对国家发展“新常态”的机遇和挑战,继续着力于质量和内涵建设,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学校转型发展为契机,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坚持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的战略布局,打造成都师范学院的特色品牌。为实现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新型应用型本科师范学院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一个新成师将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成都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曹子建    成都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陈 宁)

    成都师范学院历史沿革概览

    1955年5月   创建四川省中小学行政干部讲习班

    1955年9月   成立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

    1964年9月   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升格为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

    1978年10月     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更名为四川省教育学院

    1984年1月   四川省教育学院更名为四川教育学院

    2012年3月   四川教育学院改建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

    2012年6月16日 四川省政府部门向学校正式授牌

版权所有 成都师范学院 地址:四川成都市温江区海科路东段99号
邮编:611130